11月27日,延安鲁艺校友会一行深入我县调研并召开座谈会,就进一步挖掘传承鲁艺文化开展深入交流。县委书记石勇,县政...
我是怀着神往的、惴惴不安的心情去拜访贺敬之老人的。一直以来,在我心目中,他是一个可望不可即的人物。“初识”贺敬之,...
——————
本届会员代表大会和理事会为换届会议,在举国欢庆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的热烈氛围下,在校友会全体同志豪情满怀奋斗5...
中国延安鲁艺校友会变更后的联系方式
中国延安鲁艺校友会搬入中央音乐学院办公
钟惦斐(1919~1987),原名钟永发,又作钟惦棐,四川(今重庆)江津人;著名文艺评论家、电影美学理论家;1937年3月,参加重庆救国会;11月赴延安入抗日军政大学,次年转入鲁迅艺术学院,193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50年起从事影评活动。
莫朴(1915.1—1996.11),南京人,别名璞、丁甫、夏仁波,江苏南京人。擅长绘画、美术教育。 1933年毕业于上海美术专科学校。曾参加“上海国难宣传团”,赴华北等地从事抗日救亡运动。
张悟真(1901—1997)女,曾用名张贤范、安娜,湖南浏阳人。曾在湖南、爪哇等地任美术教员,后留学法国国立高等美专学油画。历任延安鲁艺教员,中国美术家协会副秘书长兼联络部主任。
阎素(1916-2009)曾用名阎书景、南开、曼陀。安新人。 1932年考入北平(今北京)京华美术学院,在校参加了中国共产党的外围组织“美联”,与同学陈伦(地下党员)一起传递、散发传单。在校创作了油画《先死》,表现了革命者誓死如归的精...
史超1921年出生在福建福州,幼年即回到祖籍徐州,这座古来征战之地并兼有南北风土人情的县城。青少年时期经历了正规的中小学教育。
史行,原名史锦棠,1905年生于宜兴官林人,1938年入延安鲁艺戏剧系第二期学习,194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延安鲁艺实验话剧团导演、延安留守兵团艺术学校教员、第二兵团文工团团长。历任总政治部文工团副团长,浙江省文化局副局长、党组、...
刘漠,又名刘仁安(1915-2003)。1915年12月出生于湖北大冶县。1938年1月从武汉冲破重重阻力奔赴延安参加革命,在陕北公学参加民主主义先锋队。
肖汀,原名郭新民,1924年5 月生于河南开封市。肖汀是一位多产的导演,在他几十年的导演艺术生涯中共导了近百部话剧,这些剧目有反映工人、解放军、干部生活的,有中外名著,然而,最能代表肖汀导演艺术特色的是他导过的大量反映农村生活的剧目,...
《救国军歌》的词作者是爱国诗人塞克。塞克原名陈秉钧,20年代后期改名为陈凝秋,塞克是他的笔名。日寇侵华初期,他在东北参加了义勇军。1933年,他来到当时抗战文艺中心上海。1935年一个春末夏初的晚上,塞克夜不能寐。日军的侵略、中国老百...
纪云龙(曾用名:余白金),天津人,1923年出生。山西大学肄业。 学生时期就从事写作,编辑地下刊物《说话》、《哨兵战》并以此参加抗日活动。 1944年奔赴延安,在鲁艺文学系第五、六期学习。
邵子南,1916-1955,原名董尊鑫,字聚昌,作家。四川资阳市雁江区凉风乡人。1926年在村里读私塾。1931年考入寿民中学初七班。
王名衡,天蓝(1911~1984.4.13),男,本名王名衡,江西南昌人。少年在原籍南昌王家村读私塾,后在上海光华中学读书,又先后在上海圣约翰大学、浙江大学、燕京大学就读,期间均因参加学生运动被开除而转学。毕业于燕京大学外国文学系,成...
王卓, 1928年出生于山西省,1939年参加八路军,成为宣传队员,在西北战地服务团工作。1942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1945年王卓从延安鲁迅艺术学院音乐系毕业后,到华东音乐学院选修班深造(上海音乐学院前身)。
王昆(1925年-2014年11月21日),出生于河北唐县,歌剧表演艺术家。第五、六、七、八届全国政协委员。王昆是1989年中国首届金唱片奖的获得者,20世纪90年代被评为全国文化系统先进工作者。1982年任东方歌舞团艺委会主任、东方...
刘烽(1928年—2018年4月16日),陕西省西安市人,著名作曲家,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曾任中央民族学院文艺研究所所长、中国延安鲁艺校友会会长、中国延安文艺学会副会长等职。
刘沛 (1919—2012) 延安鲁艺编审委员会出版科长。作曲家。原名刘秉骅,江苏南京人。
《我们,从延安走来》讲述的是中国共产党在陕北延安的奋斗史,揭示的是中国共产党的成功密码和延安精神。
管林,女,1922年1月出生,河北省安新县人,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声乐教授研究员,表演艺术家。
王绍洛(1909-1990),现代美术家,中国新兴木刻版画第一批木刻艺术家。山东昌邑夏店村人(《白毛女》导演、共和国电影事业先驱者王滨兄长)。幼年在本村从师于王洪基先生学山水人物画,1929年到济南周受周所办美术学校学习。 三十年代,国立山东大学刁斗文艺社主办《刁斗》杂志创刊。王绍洛所创作《刁斗》杂志封面木刻画。
吴玉章(1878年12月30日-1966年12月12日),原名永珊,字树人,四川荣县人;是我国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教育家、历史学家和语言文字学家、新中国高等教育的开拓者。
华君武作品
1931年,鲁迅在上海发起木刻运动,发展急速,数年间散布全国。抗战期间,延安鲁迅艺术学院是全国木刻画家的大本营,充分表现革命艺术家的作风。
胡一川,福建永定人,胡一川是革命美术中重要的领导者、教育家、活动家、艺术家。历任中央美术学院教授,中南美术专科学校校长,广州美术学院院长,中国文联第四届委员,中国美协第一、三届常务理事和第二届理事、广东分会副主席。
古元版画欣赏
《保卫黄河》是《黄河大合唱》的第七乐章,写成于抗日战争时期,由光未然作词,冼星海作曲,歌曲原唱为瞿弦和。 歌曲采用齐唱、轮唱的演唱形式,具有广泛的群众性,是抗日军民广为传播的一首歌曲。
《黄河大合唱》是冼星海最重要的也是影响力最大的一部大型合唱声乐套曲。作于1939年3月,并于1941年在苏联重新整理加工。这部作品由诗人光未然作词,以黄河为背景,热情歌颂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光荣历史和中国人民坚强不屈的斗争精神,痛诉侵略者的残暴和人民遭受的深重灾难,广阔地展现了抗日战争的壮丽图景,并向全中国全世界发出了民族解放的战斗警号,从而塑造起中华民...
李焕之(1919~2000)著名作曲家、指挥家、音乐理论家。福建晋江人,生于香港。1938年8月到延安,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在鲁迅艺术学院从冼星海学习作曲指挥。毕业后留校任教员。抗战胜利后,任华北联合大学文艺学院音乐系主任。新中国后,历任中央音乐学院音乐团团长、中央歌舞团艺术指导、中央民族乐团团长。创作的《春节组曲》(《春节序曲》)已成为我国春晚必演...